本篇文章1454字,读完约4分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了适应科技革命、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终身学习正在迅速兴起。职业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模块化使其更容易为更大比例的人口服务,人们对终身学习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政府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分工不再是“教育”与“培训”那么简单。政府的全面协调和工业企业的全面干预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特点。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初级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进入职业领域之前的学习者,为社会培养新的劳动力。它们大多依托职业学校,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继续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在职业领域工作过的学习者,为他们提供第二次和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其特点是市场化和经济属性。政府为初任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对初任职业教育承担更多责任,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继续职业教育承担更多责任。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甚至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属于初级职业教育的范畴,因为它主要面向没有工作经验的学龄人口。如果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必然会导致战线长、负担重,这将使职业教育难以办好。要求企业在初始职业教育中承担实质性责任是不现实的,因为初始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组织的市场导向相冲突。因此,政府发展初级职业教育的基本政策是与工业企业紧密合作,重点发展初中和高中以后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并履行政府的主要职责;二是与工业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现代职业培训。政府发展继续职业教育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工业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内部员工培训制度;二是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共同建立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联系的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培训市场。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没有创新,工业企业就无法进入职业教育。创新必须首先完善职业教育的治理模式。目前,职业学校的基本管理体制是政府领导下的“官校”模式,难以应对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不利于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不利于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发展动力。政府应摆脱对学校的直接管理,组织教育,努力创造和刺激社会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学校管理体制和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一些地方政府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合作治理模式,由行业或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值得学习和推广。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改善公立职业学校的投入模式也是创新的重点。建议将一定比例的企业税费(如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金”,明确资金投向企业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合作,政府监管使用,形成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投资新模式,有利于反映市场需求,建立企业与职业学校的良性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创新还应该让工业企业在制定职业教育标准时有发言权。标准不仅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前提,也是评价职业教育人才的依据。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无论是初级职业教育采用的学历教育标准,还是继续职业教育采用的职业资格标准,都不能成为职业教育本身的标准。要整合教育培训两大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北京在2010年开始了“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的改革。在教育和人力资源及社会部门的领导下,30家企业参与了12个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研发,并在24所学校进行了改革实验。2011年,教育部提交了《职业教育法》修订提案,其中包含了《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北京的实践表明,参与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是行业企业进入职业教育的源头,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源头。(孙)

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编辑:刘)

标题: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jy/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