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1字,读完约5分钟

作为一种类型,当资源枯竭时,城市应该如何发展?除了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外,长期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债务也使城市的绿色转型更加困难。本期将推出“美丽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系列报道,采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相关负责人,实地考察安徽和陕西,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债务补偿,关注这些城市推进绿色转型的进展。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煤城”是阜新,“铜都”是大冶,“西毒”是老……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有一种城市是靠资源繁荣起来的,但当资源枯竭时,城市就会寻求改造和重生的道路。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得到了资源,这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同时面临经济发展的瓶颈往往包括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历史债务。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在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中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10年来,这些城市如何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的负责人。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减少资源依赖,有序推进节能减排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资源枯竭城市的生态恢复非常困难。尽管困难重重,但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了实现工业的绿色转型和恢复生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黎齐一直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逐步解决问题。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东北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强化资源型地区转型顶层设计,有效引导政策。 同时,近年来,中央政府安排了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效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在国家的持续大力支持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如:

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从各城市平均水平来看,主导资源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0年前下降了一半,产业结构由“单一产业”向“多点支撑”转变。例如,重庆市万盛区煤炭开采业产值从最高的72%下降到5%。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城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资源枯竭型城市污水处理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空气体质量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矿山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率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威胁人民生命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徐州市贾汪区在采煤塌陷地治理中注重绿色发展,变负担为资源。先后实施了磐安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共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在极其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内蒙古乌海市实施了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开发了沙漠中的绿洲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准确的政策,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

虽然所有的城市都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每个城市的具体生态问题和财政状况却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在转型过程中要准确测算脉搏,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前沿。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据了解,为加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监督和指导,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效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自2013年起开展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评估。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实施五年,大力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完善奖惩分明的支持机制。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在过去的10年里,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生态转型的道路上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比如,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狠抓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实施土地复垦、土地复垦、生态土地恢复等措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点培育和延续替代产业,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新旧动能转化能力。单一的结构和单一的模式不能支持一个城市的发展。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竞争力强的替代产业集群,采取多产业同步发展、多支撑、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避免出现“矿竭城衰”、生态恶化、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多渠道开辟渠道,解决环境治理资金短缺问题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处于翻越山脊的关键阶段,仍存在转型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内生动力弱等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是深层次的,解决起来更加困难。例如,近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工作,重点污染源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余都是“硬骨头”,难以解决。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越来越大的金融压力。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存在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支持和替代主导产业的发展投资,难以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塌陷区治理和环境生态治理的投资。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开辟渠道,自己筹集资金来缓解财政压力。安徽省淮北市采用ppp项目融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22亿元,投资治理中湖,恢复土地24500亩,其中建设用地8000亩,新增耕地500亩,生态绿地16000亩,建成中型平原水库,总蓄水量3860万立方米。按每亩80万元计算,其潜在经济价值约为200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 9,不仅恢复了生态环境,而且扩大了城市空空间,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记者鲁亚楠)

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0日,第14版)

编辑:计然

标题:矿竭城不衰 水清天更蓝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