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0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李恊宋珏报道,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在京举行的第八届(2018)中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论坛获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15周年。经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截至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超过30万亿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当前,面对经济形势、市场竞争和监管更加严格的外部压力,农村金融机构将从大规模发展向价值导向发展转变。

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启动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立以县市为代表的农村信用社907家,农村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截至2017年底,中国农村信用体系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2万亿元和15万亿元,分别占同期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6.1%和11.9%。

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随着科技与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如何顺应大势,突破重围,创造特色,追求内涵式和价值化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直接面对的挑战。回归原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农业和支持小企业是新时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

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在谈到未来农村金融机构的战略制高点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姬敏表示,随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逐步完善、新主体的逐步丰富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正从综合创新服务能力、差异化和层级化风险定价能力、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协同能力三个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在“强监管”时代,农村中小银行要想突破重围,必须遵循“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转向“价值导向”发展,坚持合规求效益,“脱离虚拟现实”。第一个选择是摒弃“大规模、区域扩张”的盲目执念,坚持扎根当地、服务中小社区和“三农”的初衷,再造“零售银行”;二是以金融技术发展为起点,以大数据为核心,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此外,应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创建特殊业务,并采用业务分工模式,在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中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可以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让资本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协会主席杜小山在论坛上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不需要“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他还建议发展更多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金融机构,解决商业金融的“接力棒”问题,即在评估和奖惩机制方面,增加包容性金融评估所需的覆盖面、可用性和满意度。

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在此次论坛上,许多农村商业银行的代表围绕农村中小银行转型的突破口,分享了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

标题:农信社改革寻求新突破: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