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7字,读完约7分钟

改革开放,打击“两害”,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采伐停止,国有重点林区改革...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林业工人不再听伐木号角,大森林得到了恢复。以绿色传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基础,结合杂粮和北方药物的种植业,以林猪和林鸡为基础的养殖业,以食用菌、野菜、硬浆果和蜂蜜以及各种林产品为基础的采集业。以加工业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转型发展森工地区富民强企的重要产业。“不砍树致富”的林下经济正好满足了林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这些“源于黑土地,源于大森林”的绿色森林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整合后的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拥有13个系列500多个品种,黑森已成为我省著名商标。告别木材经济时代,林产工业林下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自助和摆脱困难,森林下的经济就走上了舞台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它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过度采伐、庞大的林业工人和国家建设的传统分配制度。几十年来形成的过度的人口负担已经成为可开发性太少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末,在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黑龙江省森工企业举步维艰。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林大头”昔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当时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和主要方向。1983年,林业行业提出要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生产的深度和广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1990年,木材生产、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的产值各占三分之一。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森工林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只要有机结合,就能创造财富。

1987年颁布了《关于发展多种经营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各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所有林业局都相继采取了行动。在鹤立林业局红旗管理处,种植(农田)(养鱼)和农副产品同时采集:双鸭山林业局安邦河林场开办非林业小企业;鹤立局葛金河研究所和河北局四方山林场实现了林业与林业、多种经营与家庭经济的结合;华南局大渡川管理处已经建立了边养林、分流劳动力等试点项目。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东篱种豆子,西岸种瓜,南园种谷子,北塘种鸭子。

“在田里自力更生,在户里自力更生,在人里自力更生”,“绿色,生活,致富”!

截至1995年,仅松花江林区就有185个林场(所)开办了家庭经济和应用技术中等专业学校,为林区群众脱困提供了科技支持。

越来越多的林区人民放下了负担,解放了思想,打破了传统观念的顽固束缚,开始了多种经营,走出了生活的困境,变得富有。

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1998年,这是森林工业区的分水岭。“继续降低木材产量,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加大对林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森工林区带来了生机。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八面通局的大型人参种植者顾忠国在林下种植了1万多亩人参和1500多亩圆人参。他还创办了“顾忠国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带领7个区的80多名员工种植人参。现在,顾忠国的目标是寻找厂家合作生产人参洗面奶、面膜等护肤产品,从而延伸人参的产业链。在林产工业区,有许多像顾忠国这样的大农场主。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坚持“跳出林业,发展林业”的战略决策,森工林区摆脱了“一树供养”的局面,林区经济面貌焕然一新,职工致富的替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绥阳、亚布力、渭河等局,黑木耳种植已成为富民产业,家家户户、房子前后都连成一片,场面壮观;亚布力、方正、绥阳等局也开发了人工栽培蕨菜和徽菜;八面洞、东京、穆棱等局正瞄准市场种植美国榛子;鹤立局建立了育苗基地,林口局养蚕,海林局种贻贝...经过多年的努力,种植业和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和北方医药业已经成为森工林区的重要产业。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生态变好,蜜源植物增多,越来越多的工人从伐木工变成了养蜂人。迎春局成立了中国唯一的超大型黑蜂产品加工厂,黑蜂蜜、蜂胶、美容产品、保健品等多种蜂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柴河局7万公顷的松子林和其他坚果资源使其成为著名的“林业最大的坚果生产企业”,柴河局威虎山饮料公司生产的红松子饮料填补了国内松子饮料的空空白。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蜂蜜、黑木耳、松子...这些特殊的森林产品,以前被认为是“原始名称”,不能成为一个大气候,现在在高端路线。通过科技创新、业务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林产工业已形成粮食、蔬菜、畜牧业、家禽饲养、渔业、林果、北方医药、食用菌、林蛙养殖和养蜂等十大基地。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森林之下的经济已经完全停止,挑起了一个“大束”

2014年4月1日,我省林业完全停止了商业采伐,林业工人由伐树者转变为植树者和护林员。林下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激发了带动森工经济的“大梁”。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同年2月,森工集团成立,整合资源,聚焦“森工”品牌,将30家国有、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作为紧、松模式进行管理。这一举措改变了过去森工系统食品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一甚至无序竞争的局面,实现了森工绿色招牌效益的最大化。整合资源后,海森品牌正逐步形成海森产品的规模和系列化,提升产品的形象和档次,实现统一商标、统一使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等“六个统一”。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2018年,林业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重点推进“林头吃尾”和“林头功尾”工程,实施“486”产业规划布局,加快森林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围绕“粮、林、畜、禽、药、水”等重点领域,深度开发“原生态”产品,使林产品(食品)从“头”走向“尾”。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海森”按照绿色、有机、优质的要求,结合消费者导向、区域优势、发展基础、规模效应和食品加工布局等条件,丰富和补充新的特殊品种,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加快完善以坚果、浆果、食用菌等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产业链,加快森林产品、品牌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黑木耳产业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坚果产业链项目逐步延伸,加工深度从简单的脱壳延伸到松木、炒货、裹衣、乳制品、成品油等系列产品。在以浆果加工为主的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链中,我们将重点推进蓝莓产业多元化深加工及后整理产业链的发展,开发蓝莓深加工产品,并出口到美国、日本、英国等1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以皮毛动物、林猪、林鸡、林鹅、林蛙、冷水鱼、牛、驴等高寒地区大型牲畜为重点的养殖加工产业链。着力打造第二代野猪、林鸡、林蛙等畅销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深度开发高利润、高科技含量的保健品,形成强大的森林食品产品集群,持续提供优质森林产品。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目前,“海森”纯天然绿色食品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并在全国建立了32家旗舰店和200多家专卖店。其中,野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也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被摆上了国宴桌。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2018年6月30日,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森工改革迈出坚实的一步。森工集团林下经济部部长刘志明在接受采访时就如何在后续改革过程中发展林下经济表示:“发展森工林区林下经济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正确途径,也符合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国家战略。森工林区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空林荫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相结合的立体林业发展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引导单一林业向复合林业转变,提高林业综合经济效益,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记者马辉)

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编辑:张洋

标题:解码森工林下经济“添绿增金”之路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