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6字,读完约4分钟

资料来源:中国视觉

专注于中国智慧声音的科大讯飞最近陷入了一场“造假”的舆论风暴。

在最近的一次上海国际会议上,著名的语音识别公司iFlytek为会议现场提供了“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然而,一些与会者在智虎上质疑说,讯飞的现场翻译不是机器智能翻译,而是人工同声传译后的机器阅读。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HKUST讯飞的负责人紧急回应称,该参与者将HKUST讯飞的“讯飞闻”音译功能误解为“机器同声传译”,并声称“HKUST讯飞没有造假”。随着这一“假风暴”事件的发酵,关于IFlytek的语音识别和智能翻译的讨论也不断出现。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科大讯飞“造假”的背后

根据现场会议的演示,一些与会者认为iFlytek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是在嘉宾发言时由人工译员实时进行的,然后由iFlytek进行翻译识别,最后将内容放在屏幕上。然而,这种略微投机取巧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时代财经联系了科达讯飞市场部相关人员,得到了回复:“在很多大型会议中,科达讯飞主要有两套工作计划。除了自动翻译,另一个是直接获得实时同步传输。然后声音被同步到大屏幕上。”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在上海举行的2018年国际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大会上,HKUST讯飞主要提供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转录译者的翻译结果并在大屏幕上呈现。同时,应组织者的邀请,在现场直播中合成了识别结果,展示了HKUST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相关人士指出,在一般语音应用场景下,HKUST讯飞的语音技术足以应对。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难保证语音同声传译的准确性,而且说话人的口音也不清楚,这就使得即时同声传译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针对外界的质疑,HKUST的荀飞也提出了“人机耦合”的概念,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同声传译技术,其实质是人工同声传译。同时,iflytek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目前机器的智能水平暂时无法取代同声传译,“人机耦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对于智能语音技术的问题,产经观察人士洪世斌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技术还不够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

智能翻译仍然难以取代手工工作

尽管IFlytek已经深入智能语音领域多年,但它也承认目前的智能翻译还不足以完全取代人工。

据报道,iFlytek的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并声称将在2019年达到大学英语八级。iflytek提到的机器翻译指的是其新的翻译机器孝义2.0,该机器于今年4月推出。该机支持34种语言翻译、4种方言翻译和中英文离线翻译。最终产品价格为2999元。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据了解,该产品足以应付日常交流经验,但不足以取代机器翻译水平的同声传译。

在更为严肃的会议场合,尤其是涉及政治、技术和敏感或专业会议的场合,完整的词语翻译方式有时不能充分恰当地表达说话人的思想,而同声传译需要结合说话人的语调和逻辑来传达他的思想和意图,这在目前的机器翻译水平上是难以实现的。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也有用户在网上使用过翻译机器,他们说“用翻译机器进行日常交流和对话没有问题,但有时我想翻译古代文本,或者当发音有点不清楚时,我似乎做不到。”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在智能语音识别和语音翻译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语音模糊、环境嘈杂时,语音识别率会大幅下降。

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它涉及到机器的知识、情感和逻辑能力。洪世斌曾告诉时代财经,“要让机器翻译像人类一样实现自然的理解和对话,就需要融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因此,无论对IFlytek还是其他企业来说,如果这台机器能够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带来成熟的“智能语音”体验,那么任忠的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题:科大讯飞“造假门”背后,智能翻译尚难取代人工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