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9字,读完约5分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重要时刻,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将于 8 月 23 日、24 日 14:30 登陆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歌剧院),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这部融合高难度杂技与沉浸式叙事的力作,将以独特艺术视角再现“抗战第一枪”的壮烈史诗,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一、烽火叙事:用杂技语汇重现历史壮歌

《先声》以1931年春节前夕沈阳火车站秘密接应中共中央特派员为叙事起点,通过“救亡号角”“家园沦陷”“喋血抗敌”等九个篇章,艺术再现了民族危亡之际的壮阔抗争史。剧中,“北大营的枪声、沈阳警察的抵抗、中共满洲省委的宣言、东北人民的怒吼、义勇军的冲锋”等历史场景,均通过杂技语汇生动演绎。

全剧以沈阳普通家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恢宏历程。从秘密接站的紧张潜伏,到除夕之夜的家国忧思;从伪善联谊中的情报交锋,到大敌当前的毅然亮剑,每一幕都将历史细节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让观众在跌宕剧情中感受“誓死抗战先声”的震撼力量。

二、艺术革新:技艺与科技共筑沉浸式体验

作为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再现“九・一八”史实的作品,《先声》突破传统杂技“重技轻叙”的局限,构建起“技艺为骨、叙事为魂”的艺术体系。剧中汇集软钢丝、舞狮、高跷、腾空飞杠、爬杆、车技、钻圈等30余项高难度杂技节目,更创新编排《摩托飞车》《集体网吊》等定制化表演。

“集体爬杆”的迅猛腾跃,复刻了战士冲锋陷阵的壮烈;“高空网吊”的悬浮姿态,隐喻着家园沦陷中的信仰坚守;“自行车跑背”的失衡与平衡,诠释着战火中的坚韧不屈。这些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将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悲壮转化为直观的艺术冲击。

科技赋能让舞台叙事更具沉浸感。可自由转换的纱幕、全景式LED背景幕墙与电影蒙太奇手法交织,重现林海雪原的苍茫、沈阳街景的烟火;爆破特效与杂技表演的精准配合,将战争的残酷与抗争的激烈具象化。北国冰雪、奉天火车站等地域元素的细腻呈现,让历史场景既具真实性又富艺术张力。

三、匠心打磨:两年淬炼铸就艺术精品

《先声》的诞生,是主创团队两年深耕的结晶。为精准还原历史,团队深入辽宁、吉林等地采风,走访抗战纪念馆,请教史学专家,挖掘整理海量珍贵史料。演员们接受封闭式军训,在锤炼动作技巧的同时,反复揣摩角色的情感肌理,让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腾跃都承载历史重量。

该剧汇聚国内顶尖创作力量:国家一级编导李春燕(代表作《战上海》《天山雪》)担任总导演,突破传统杂技范式,将技巧升华为叙事语言;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任艺术总监,编剧陈国峰等专家通力合作,确保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统一。年轻演员勇挑大梁,以青春力量诠释历史厚重,让抗战精神与时代气息同频共振。

四、荣誉加持:艺术精品的多维认可

自2023年9月首演以来,《先声》已在沈阳、大连、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完成 57 场展演,收获观众与业界的双重肯定。该剧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旅部“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第38届田汉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国家级殊荣,更入选“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重要活动。

央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累计报道378篇次,业内权威专家盛赞其为“中国杂技剧成熟的标志”“一部站在高原攀登高峰的优秀杂技剧”。在地方层面,该剧摘得第六届“辽宁文华大奖”第一名、“辽宁文华表演奖”及“辽宁舞台美术奖”,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亮眼名片。

五、薪火相传: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使命担当

作为《先声》的创排单位,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着74年的光荣历史,是中国杂技界的标杆力量。从1957年中国第一个高空杂技节目的诞生,到1960年《飞车走壁》红遍全国;从1972年作为“杂技外交”使者首访美国,到2004年率先完成转企改制,沈杂始终以创新姿态引领行业发展。

集团创排的以“幻”系列晚会为代表的16部晚会享誉海内外,40多个节目在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演出足迹遍布70余个国家,境外演出超8000场,观众逾1200万人次,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此次《先声》晋京,既是沈杂艺术实力的展现,更是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践行。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先声》登陆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以杂技为笔,书写民族不屈的史诗;以舞台为媒,让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直抵人心。诚邀观众走进剧场,在技艺与叙事的交响中,聆听历史的回响,感悟时代的“先声”。

标题:《先声》亮相国家大剧院:技艺与叙事交响,铭记历史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sh/3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