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加大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位于敦煌市西门的甘肃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停止“大片黄沙”,保护敦煌仅存的湿地

甘肃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敦煌市和敦煌莫高窟的西部,库姆塔格沙漠的东部,西部和北部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敦煌丫蛋国家地质公园,与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相连,总面积66万公顷。它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湿地、沙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面积的原始自然植被、珍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湿地,用于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湿地面临着湖泊淹没和沙丘活化的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总面积逐渐缩小。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袁海峰表示,根据专家的预算,库姆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保护区推进。在库姆塔格沙漠步步紧逼的形势下,自然保护区正在经受各种考验,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我们必须保护敦煌这片稀有的湿地."袁海峰说道。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为此,当地政府全力以赴进行生态建设,设立了一批治沙工作站,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为治沙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建成了数千亩胡杨林等多层次防风固沙林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与此同时,包括保护区社区单位阳关镇在内的四个村庄修建了25.91公里的节水引水渠道和1000英亩的节水滴灌。通过集中式水源建设,南湖灌区每年可向保护区引入1000万立方米冬春弃水,少抽取50万立方米地下水,保护区地下水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构筑绿色屏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八月,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呈现出一点新鲜感。附近,一排排的胡杨树、金柳和沙枣树郁郁葱葱。远处,簇簇的芨芨草、梭梭、唐古特白刺和披碱草被防护网保护着,郁郁葱葱。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以保护为重点,以科研监测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总体布局,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湿地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项目,以科技为支撑。以保护区周边生态脆弱区、沙面、河源和城镇周边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增加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人口的生态迁移,减轻生态压力,提高保护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袁海峰回忆说,过去保护区周边都是黄沙,能见度不到20米。当地交通、设施农业和人们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由于敦煌的强沙尘暴,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也暂时对游客关闭。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现在,随着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加强以及防护林的建成,敦煌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世界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建立监测网络,维护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草泾站,站长杨建龙正在通过监测观察保护区的情况。

"这是保护区里的野生动物红狐."杨建龙指着监控录像对记者说,保护区成立以来,在各方面力量的帮助和支持下,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科研和监测水平不断提高,环保科普和宣传教育受到重视,保护区内的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监控摄像机将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杨建龙还转移了最近拍摄的野生动物的足迹,如野骆驼和普拉特斯野马。在自然保护区名为马泉湾的地方,龙源环保世纪游采访团还见到了六头野生双峰骆驼饮水,健康肥胖的身材表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野生动物频繁出现,表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现在地下水位上升了,植被好了,风沙也大大减少了。”杨建龙说。

目前,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敦煌的旅游业正在积极探索从“景区旅游”向“全球旅游”的转型。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占全市国民经济的60%以上,成功实现了“绿色gdp”,启动了敦煌生态文化旅游。(记者通讯员冯)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编者:张嘉诚

标题: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