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6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明天会很好”,“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辐射到邻近的几个省和地区”...在长江经济带采访时,最常听到的词是“我们”。各地区、各部门在介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时,往往以“我们”作为第一人称,显得格外自信和自豪。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我们”意味着我们不是孤独的或独自战斗的,而是共同发展和共同战斗的。从长江上游一路走来,我觉得“我们”的能量无处不在:沿河种植柳树是代代相传的,社会各群体都参与其中;非遗产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边做边学,还可以带动村民致富;港口码头整合了水运、铁路和公路,交通“聚合”使物流更加顺畅...从植树和保护绿色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文化延续到村民共同致富,让不同的维度,如陆地和海洋,空可以找到“交汇点”,让“我们”紧紧握住彼此的手。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然而,“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并不容易。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我们说的是“我们”,但从长江的角度来看,它往往还是“我”。仍然有一种现象,那就是走自己的路,更多的是“寻求一个领域”,而不是“寻求全局”。例如,有些地方谈论绿色发展,而只谈论经济增长。绿色似乎只属于上游地区;有地方谈论区域一体化,往往想要的太多,能给的太少,而且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找不到特色优势;有地方可以谈论港口的开放经济,有更多的进口企业和更多的进口贸易,但出国的企业较少,出口的比例很小。事实上,如果各地不能把自己放在长江经济带的大视野中思考问题,找到正确的位置,规划未来,就很难有一个真正的“我们”。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这需要打破“唯我主义”的思维。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宏伟的愿景。长江水在流淌,各地区在同一个流域寻求共同进步。如果没有“盆地意识”或停留在自己的心里,就很容易耽误相互合作和协同的机会。在长江上,“没有人是孤岛”,任何地方都不会被白白牺牲或夺走。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像上游的山区和贫困地区一样,作为长江的源头和长江经济带的起点,保护水源和保护生态并没有为中下游的发展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可以说,在整个流域的基础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功能,有些地方的生态产品越来越丰富,所以其他地方有足够的发展和发展空,也有必要回馈和造福人民,让那些不遗余力地改善生态的地方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基于流域发展的互动性和互补性,可以解决集群间虚拟合作和缺乏协调的问题,使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和驱动。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港口、每一种交通工具和每一个人实际上都面对并拥有一条完整的长江。关键是定位、保护和利用好它。活跃在宜昌地区的“三峡蚁族”志愿者群体认为,虽然一只蚂蚁的力量很小,但拥有一个群体就有无限的力量。为了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立足大局,加强协调合作。大河的水向东流,然后向前流。知止会有所收获,未来会无限美好。(记者李红星)

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人民日报(2018年8月15日05版)

编者:张嘉诚

标题:大江奔流 需要“我们”携手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