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4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赵萌

"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增加6278亿元."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信贷增速超过市场预期。

事实上,银监会在8月11日公布的上述数据中,列出了近期为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采取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当监管部门努力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时,“宽信贷”的信号开始出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开始在7月份的金融数据中反映出来。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新增信贷规模超出预期

与今年6月相比,7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实际上有所下降,但1.45万亿元的增幅仍超出市场预期。此前,一些机构对7月份新增信贷的平均预测值为1.135万亿元。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在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加大信贷供应后,商业银行的执行速度和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票据融资2388亿元,非银行贷款1582亿元。兴业银行的研究团队表示,扣除可用于抵消规模的票据和非银行贷款后,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1.05万亿元,同比小幅缩水238亿元。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产业研究认为,贷款结构的变化反映了2017年以来表中信贷额度与融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2017年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信贷额度紧张,票据融资规模压缩;2018年,为顺利实现表外融资向表内融资的转移,表内授信额度相对宽松,基础设施和部分高杠杆国有企业融资需求下降,这反映在票据融资大幅反弹,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的数据上。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另一个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数据变化是m2的增长率已经见底。截至7月底,m2余额为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上月末高出0.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英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是m2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并预测未来m2增速有望继续上升。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m2增速触底反映出当前市场流动性普遍充裕,市场利率有所回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上半年”——央行向银行间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良好。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银行放贷的能力和意愿增强了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m1和m2增长率的剪刀差是判断银行间市场向实体经济传导是否顺畅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指标,这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后半部分”。自今年2月以来,m1和m2增长率之间的剪刀差已经从正变为负,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截至7月底,m1同比仅增长5.1%,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和10.2个百分点。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m1和m2增长率之间的负剪刀差已经扩大,表明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继续吃紧。”范若英认为,目前银行间市场宽松资金向实体层面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自今年初以来,m1增速放缓与房地产调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等政策密切相关,预计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将持续。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事实上,自今年6月底以来,为开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央行定向RRR降息引导银行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其中强调应在信用评估和内部激励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内在动力。 最后,银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列举了近期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措施。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业内分析师表示,7月份新增信贷规模超出预期,主要是由于政策的有效推动以及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和意愿增强。这可以从银监会近日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主要银行业监管指标数据中看出。截至第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在下一阶段,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银行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好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文彬说。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中泰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戴志峰预测,未来银行信贷投资将主要集中在高档基础设施和小微企业。一方面,基础设施是未来银行贷款业务的亮点,大中型银行是主力军;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将超高速增长,贷款类型主要是三至六个月的流动性贷款。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表外融资的下降已经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以来,央行调整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在新标准下,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同比减少1242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10.3%。根据兴业研究团队的对比分析,自2017年以来,新口径下的社会融资增长中心比原口径下的增长中心高出约0.5个百分点,但两种趋势基本一致。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表外融资持续萎缩仍是社会融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范若英说道。数据显示,7月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950亿元、1192亿元和274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13亿元、2424亿元和707亿元,但分别比上月减少692亿元、431亿元和906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表明表外融资收缩已经缓解。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专家认为,表外融资下降的收窄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金融规则的出台降低了一些金融机构的观望情绪;二是7月份信托到期的规模低于6月份;第三,商品房销售增长率的反弹可能会增加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在银行贷款意外增加的基础上,社会融资没有出现反弹,表明社会融资仍受到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文彬认为,随着新的资产管理和银行融资法规的实质性实施,表外融资的变化将趋于平缓。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是特别旺盛。因此,需求不足也导致社会融资数据没有反弹。”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表示:“未来,有针对性的结构性信贷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更有效,如利用基础设施投资刺激实体经济、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放贷、采用融资性担保基金等。鼓励各大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在这方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持有同样的观点:“为了提高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的意愿,有必要采取一些结构性政策,如有针对性地减少RRR和指定用途。此外,还可以在融资担保基金等特定领域探索更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控制银行在特定领域投资的风险。”

标题:政策推动见效 “宽信用”信号初露端倪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