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8月21日电(记者王敏)河北省黄骅市磁庄村的一座四合院,古朴而庄重,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的故居。2014年翻修后,它与赵博生烈士纪念馆一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故居里陈列着一些赵博生烈士的遗物和生平事迹。一张赵博生烈士的照片被放在大厅北墙的中央。通过照片中烈士坚定的眼睛,篝火和烟雾的革命历史慢慢展开...

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县(今黄骅市)东祠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于1917年毕业于保定第六军事学院,先后在安徽、直隶和奉西三军服役。1924年冬,他调到冯玉祥的西北军,担任旅长、特种部队旅长、陆军参谋长,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同时,受共产主义者刘伯坚等人的影响,他倾向于革命。他亲自写了《革命精神之歌》,并在部队里进行了教育:“仔细听,宇宙充满了饥饿。警惕先锋,牺牲一切个人自由。我为我的国家而死,但我为荣耀而死。虽然身体是死的,但精神是不朽的……”

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31年,赵博生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被调到江西“剿共”战争的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先留在国内,后出国”的政策。同时,他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取得了联系。他说:“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会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即使我赴汤蹈火!”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十二月十四日,蒋介石正准备肃清二十六路军的共产党员时,、、季、率领一万七千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曾任红五军团第十四军、第十三军军长、参谋长、副军长,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建宁、李、四川、泰国等战役。每一场战争,他都亲临前线,精心部署,果断指挥,屡建战功。他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一级红旗奖章。

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33年初,国民党军队集中四个师的兵力,分两次侵入江西省资溪、金溪、程楠苏区。赵博生奉命率领红五军团的三个团守卫长垣庙周围的群山,配合主力消灭黄石渡的敌人。他命令部队连续几次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坚守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遏制他们的任务。1月8日,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赵博生在离敌人只有一百米远的地方指挥。不幸的是,他在36岁时英勇牺牲。随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名为博胜县,并在瑞金野坪广场设立“博胜堡”以示纪念。

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革命烈士们过着充满子弹和鲜血的生活。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为之牺牲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它!我们必须保护烈士的遗体,传承革命精神,建设英雄的故乡!”赵博生烈士兄弟、磁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恩恒说。

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2日06版)

标题: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7984.html